《煎饼侠》表现的就是大鹏的梦想,这个梦想我们会想到好莱坞生产的超级英雄蜘蛛侠、蝙蝠侠、钢铁侠和超人等银幕形象,“煎饼侠”的行头就是超人和蝙蝠侠的结合体,这样的规格感觉明显就缺乏创意,无疑是一次屌丝梦的延续。
当然影片也是表现屌丝大鹏成为红星之后遭受意外的被黑,就像杜潇潇说的那样大鹏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屌丝,其实屌丝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否坚持理想信念一如既往。该片企图对娱乐圈事件进行反讽批判,但一切都只是触及表面,并没有深度的展现,毕竟都是混在娱乐圈,伤太狠对谁都没有好处。所以大鹏不是鲁迅只能是个喜剧明星。
其实生活中的打击太多了,大鹏遭受的一系列变故,似乎是对娱乐圈明星际遇的一次再现。从万人迷到万人弃,这样的故事在娱乐圈并不新鲜。我们平时对这样的新闻已经审美疲劳,电影这样表现,显然马后炮,缺乏深意和创意。
有人说影片风格南北通吃,无论是深夜偷拍吴君如或曾志伟,还是捉弄东北F4,还是绑架邓超等,或是袭击岳云鹏,影片的确网络了大江南北口味,目的其实就一个让影片大卖。但这样真的很好吗?可能某些明星真像吴君如一样怪癖不少,可能还有些明星真如F4那样好蒙,或许还有人真像邓超那样被骗,但这真的是观众希望看到的结果吗?这完全就是《屌丝男士》段子集锦大银幕再现,据某些网剧追随者说,一点也没有网剧好看。看了网剧也就那个样,只是一些小聪明杂耍式的喜点集锦。
影片的喜感真不能让人爆笑彻底,总是让人狂笑的激情被梗在喉咙,不彻底,不痛快,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冷血动物,还是别人笑点太低,或许这样的影片只是年轻人的菜,因为无法找到共鸣点。还是喜欢那些有智慧的笑点,尔后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想。
尚格云顿最后的出现,以及古惑仔们的现身,当然可能是大鹏的自我膜拜情节的一次梦圆,能够吸引动作片迷粉们关注,还有古惑仔粉丝的支持,但这些对于非迷们来说,一点用也没有,反倒显得莫名其妙,各种明星的乱入成为一种奇观。
传说中《煎饼侠》的票房要远超《捉妖记》,这样的品质不可能超越后者,当然可能后者会吸引不少年轻观众,励志是个不错的杀手锏,但这样的励志神器也未必是万能药。《捉妖记》首映日是1.7亿元,而《煎饼侠》是1.2亿,似乎传说中的后者勇超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的13亿只能是个传说吧?
看到该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公映1999年由白头翁史蒂夫.马汀和艾迪.墨菲两大喜剧大咖主演的《包芬格计划》(又名大制骗家),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渴望进入好莱坞上流社会的导演,苦于资金和人脉资源的匮乏,不得已以蒙骗的手段对动作巨星凯特-瑞姆斯进行偷拍,当然结果东窗事发,纸终究包不住火,由于偷拍,他们也掌握了动作巨星的露体癖好,最终反败为胜,终于让影片成功上映,成为人生赢家。《煎饼侠》和这片相似度极高,当然后者不仅仅是偷拍一个明星,而且还是偷拍很多明星,影片最终没有成功上映,或许这就是和《包芬格计划》的唯一不同点。《煎饼侠》的逻辑性是混乱的,仅仅是一场伪搞笑的自嗨。
只是《煎饼侠》这样的玩法真不能和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和《捉妖记》相提并论,首先影片投资成本不在一个层面,其次技术含量不在一个层面,再次是打着励志胡作非为强挤笑果的作为真不咋地。不过叙事上比《分手大师》要强不少。
依靠几个小段子撑场,这让我们想到冯小刚先生的《私人订制》,其实依靠小段子企图提升电影的品质真不是个策略,首先这样的小故事集锦,不能将一个问题说透,带着观众走马观花不能深入地被感悟,这样的拼盘只能是玩儿冒险游戏。
有人提出该片品质适宜人群是小镇青年,其实这带有一定的歧视偏见,首先小镇青年未必能为此片奉献更多的票房,再则是全国大银幕数量主要分布在发达的中东部,二三流城市成为该片票房的主力军还值得商榷。影片其实主要表现的是北漂电影人的辛酸故事,只是表现方式简单粗暴了些,而未必就只能是小镇青年的菜。